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4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4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01.
西方美学理论作为当今世界美学的“权力话语”或“主流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它缺乏更大的容纳性和全面性,因为它没有吸纳东方美学的思想精华,也无法准确而明晰地解说东方美学思想。东方美学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诗性的理论系统。西方美学只有吸纳了东方美学的思想和诗性的理论精华,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性的美学。这是21世纪全球化趋势中全世界美学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2.
生态美学是哲学美学的一个具体分支学科.哲学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包括三个方面: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人对社会(他人)的审美关系,人对自我的审美关系,而生态美学就是研究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因此,不同的哲学美学产生不同的生态美学,不能强求一律,但是“主体间性”不能作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因为“主体间性”只是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方法论策略,不具有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意义,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不可能仅仅是“主体间性”的.所以,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践美学,才真正完整地以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价值论、实践辩证法为生态美学所研究的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提供了主体性的、客体性的、主客体间性的、主体间性的全方位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3.
曹丕《典论·论文》所云“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长期以来被作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新观念予以肯定。本文通过对曹文中“文章”、“不朽”等概念的语义分析 ,指出曹丕的文章不朽观与汉人一脉相承 ,主要重视的是能“成一家之言”的论著而非表达性情的诗赋 ,并无与今人类似的纯文学观念 ,因而也谈不上文学的自觉。当然 ,由于时代的变迁 ,曹丕的文章不朽观对于强化文章价值理论和文章体式多样性的认识 ,对于促进传统文学观念的多元发展 ,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从丹纳"时代、种族、环境"三要素理论出发,宏观描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爱国主义传统流变"与时俱进"的时代表征,进而探讨了与爱国诗歌相应的"忠君理念"与"垂史追求"二元互补的民族主体心态,并从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审视爱国主义诗歌传统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哲学内核。  相似文献   
105.
王晓初著<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引起了我们对现代文学史写作中"他者"问题的思考.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横向的共时轴上应该借鉴其他学科和其他文化这两个"他者"因素,在比较中完成对"文学性"和"民族性"的更好认识;在纵向的历时轴上,作为历史的"绝对的他者"的我们,应该在事实真实和逻辑真实的辩证关系中,完成对现代文学的作者、作品、读者的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106.
女性的生存状况是萧红这个女作家始终关注的焦点,而其"悲剧性"的生存现状又是萧红所要着力表现和传达的社会现实.对她笔下女性的"生存悲剧"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她笔下的女性无论是因"世俗的封杀"而致死,还是因"生育的痛楚"折磨而死,抑或是因"爱的缺失"抑郁而死,其悲剧命运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女性"人"的身份的不被确认所造成的.可以说,"人"的身份的不被确认是萧红笔下女性"生存悲剧"形成的根源,它也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女性的"生存悲剧"形成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7.
首作蒂 《南都学坛》2008,28(3):36-40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身份特殊的"留洋者",他们代表了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以拯救者的姿态给女性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但由于多种合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同样成为特定时代的牺牲品。张爱玲塑造这批"留洋者"的原因是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畸形的家庭环境,她企盼以西方现代文明来批判僵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寻求解放的新途径。从这点而言,张爱玲无疑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五四"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8.
季老《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作为关于对故事体裁做跨国、跨民族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实际上由比较文学牵连出另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学科:比较故事学。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论断是:1.认为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2.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3.汉译佛经应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4.应将国内各民族文学进行比较研究;5.应偏好"比较文学中直接影响的一派"。  相似文献   
109.
对生态美学的两点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生态美学重要的哲学———美学原则的“生态中心主义”,潜藏着颠覆“人本位主义”的危险;而作为对自然进行所谓“生态学的重新审视”而提出的“自然的复魅”,也存在着容易导致另一个极端的不良趋势,并且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拟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110.
先秦“名实论”,主要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的初步认识,将“名”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考察“名实”关系,最终以探讨人的合理的生存实践方式及其认识来源的理论。它重点研究人、语言、世界三者互动的关系;语言能够显示现实的结构是其基本理念,“人”是其研究的最高目标。所以,就其理论重心与基本精神而言,它乃是一种人文主义语言哲学理论。虽然语言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与语言学、逻辑学关系紧密并互相贯通,然而,为了揭示其本质、彰显其特征,使之与古今中外相关的学科理论更好地会通,以便从中阐发出更多具有生命力和启示性的思想要素,最好还是突显先秦“名实论”所具有的人文主义语言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